小孩子们都是特别喜欢毛绒玩具的,无论是泰迪熊,还是Kitty猫,孩子总是抵挡不住诱惑。不管是我读小学的小堂弟还是读初中的小表妹都抵挡不住毛绒玩具的诱惑,直接被秒杀了……毛绒玩具现在仍然是很多长大了的小孩的宠爱。
为什么毛绒玩具的杀伤力那么大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布母猴”实验:
195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著名动物心理学家哈洛设计了别具一格的“罗猴”实验,哈洛和他的同事们制作了两种假母猴来代替真母猴。一个母猴是“金属母猴”,它是用冰凉的金属丝围绕而成的,头部是画有两个眼睛;“金属母猴”的胸前安置了橡皮奶头,幼猴可以从隆起的橡皮奶头上吃到奶汁。但在“金属母猴”怀里吃奶时,无法获得温暖、柔软的感觉。另一个是只“布母猴”。它的身体是一个圆筒,外面包有一层柔软的绒布,且画有比较精致的面部表情。但“布母猴”没有食物可供幼猴吃。
实验者把幼猴与两位“母亲”放在一个笼子里。两只“母猴”并排而坐,幼猴可以在笼子里自由活动,自己选择接近哪一个“母亲”。
那么,幼猴喜欢呆在哪个母亲身边?
按常理,布母猴没有食物可以满足幼猴,而金属母猴身上有奶可吃,幼猴大部分时间应该呆在金属母猴的身旁,以解除饥饿带来的不舒适感。
然而,哈洛教授观察到的结果恰恰与此相反:
幼猴大部分时间是依偎在布母猴的身旁,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跑到金属母猴那里去进食。实验表明,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形成安全依恋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动物相比,人类更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更需要情感上的联系。科学家确信,婴儿的安全依恋是其心理健康的基础。
摘自《为了孩子》
婴儿期(0-3岁)是宝宝身体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候,宝宝由一个小不点渐渐长大,学会爬行,学会走路,学会讲话,一天天地开始成长…这个时期的宝宝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在宝宝的婴儿期,有的家长会觉得宝宝很很乖,不闹腾,也不哭,这样的宝宝照顾起来非常省心;也有的宝宝总是大哭大闹的,家长要随时待命,苦中作乐。其实这些都是和婴儿的依恋息息相关的。